承诺不可撤销的原因主要在于:
承诺在到达要约人之前是可以撤回的,一旦承诺生效,则合同成立,双方必须按照合同内容履行义务。承诺的撤回是指在承诺发出之后、生效之前,承诺人通知要约人收回承诺,从而终止承诺的效力。
如果承诺已经到达要约人,则合同已经成立并受到法律保护。在合同成立之后,除非符合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如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否则承诺不能随意撤销。合同的撤销需要遵循合同撤销的特定规定和程序。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八十五条的规定,承诺可以撤回,但承诺的撤回必须符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此外,如果承诺是以不可撤销的形式作出的,承诺人放弃了撤销权,因此即使根据法律规定也不能行使撤销权。
综上所述,承诺不可撤销主要是为了保证合同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防止因随意撤销承诺而导致合同关系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一旦承诺生效,合同即被视为成立,双方应当履行合同义务。
相关文章
来源 | 潇湘晨报“导致两个家庭面临散家局面,想问问药店有没有责任?”近日,广东阳江市一男子在社交媒体讲述了自己购买避孕药之后的遭遇。潇湘晨报记者注意到,该男子发布截图和配文称,他在大参林药店(平冈店)购买左炔诺孕酮片后,使用微信扫码支付15.8药费元时,因系统故障未扣款成功。随后,店员拨通了其会员
水母网8月8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纪殿国)近日,市民王先生向“烟台民意通”热线6601234反映,今年4月29日,他与装饰公司签订装修合同,为他在莱山区绿色家园小区的一套房进行装修,合同约定4月30日开工,6月30日完工。因装饰公司工程延期,且中期装修款支付引起纠纷,导致装饰公司停工至今。7日,记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记者冯家顺、罗沙)民法典颁布五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25日起发布实施民法典系列典型案例。首批案例共5件,聚焦见义勇为、孝亲敬老、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通过司法裁判促推和引领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凝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因见义勇为而受伤,受益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在一起案例中,
粉丝追星中侮辱、诽谤他人,如何定责?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民法典颁布五周年典型案例”系列的第二个专题:“坚持司法为民,更好保障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有关案例及时回应了“饭圈”文化治理等热点问题,进一步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追星中侮辱、诽谤他人,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魏某诉何某等三人网络
“这个案例在如今《民法典》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张某的遭遇不会再发生。”近日,在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公用工程党支部党员活动室内,该党支部书记结合典型案例,为员工普及《民法典》知识。2025年5月是全国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为深入推进《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营造全员学习《民法典》的浓厚氛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