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不可撤销的原因主要在于:
承诺在到达要约人之前是可以撤回的,一旦承诺生效,则合同成立,双方必须按照合同内容履行义务。承诺的撤回是指在承诺发出之后、生效之前,承诺人通知要约人收回承诺,从而终止承诺的效力。
如果承诺已经到达要约人,则合同已经成立并受到法律保护。在合同成立之后,除非符合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如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否则承诺不能随意撤销。合同的撤销需要遵循合同撤销的特定规定和程序。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八十五条的规定,承诺可以撤回,但承诺的撤回必须符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此外,如果承诺是以不可撤销的形式作出的,承诺人放弃了撤销权,因此即使根据法律规定也不能行使撤销权。
综上所述,承诺不可撤销主要是为了保证合同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防止因随意撤销承诺而导致合同关系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一旦承诺生效,合同即被视为成立,双方应当履行合同义务。
相关文章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记者冯家顺、罗沙)民法典颁布五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25日起发布实施民法典系列典型案例。首批案例共5件,聚焦见义勇为、孝亲敬老、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通过司法裁判促推和引领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凝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因见义勇为而受伤,受益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在一起案例中,
粉丝追星中侮辱、诽谤他人,如何定责?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民法典颁布五周年典型案例”系列的第二个专题:“坚持司法为民,更好保障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有关案例及时回应了“饭圈”文化治理等热点问题,进一步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追星中侮辱、诽谤他人,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魏某诉何某等三人网络
“这个案例在如今《民法典》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张某的遭遇不会再发生。”近日,在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公用工程党支部党员活动室内,该党支部书记结合典型案例,为员工普及《民法典》知识。2025年5月是全国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为深入推进《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营造全员学习《民法典》的浓厚氛围
5月16日,伊金霍洛旗2025年“民法典宣传月”暨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质效集中宣传活动在阿勒腾席热镇平安社区举行。活动现场,通过悬挂横幅、文艺汇演、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群众面对面宣传民法典,重点讲解与群众生活、生产、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民法典对自身利益的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记者徐倩)4月7日,越秀地产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根据公告,2025年3月,越秀地产实现合同销售(连同合营及联营公司项目的合同销售,下同)金额约为180亿元,同比上升约58.7%;实现合同销售面积约为34.67万平方米,同比上升约4.8%。整体上看,2025年1月至3月,越秀地产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