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走进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张陶乡聚鑫蔬菜基地里,放眼望去,小番茄、荷兰土豆等蔬菜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车,将新鲜蔬菜运输出去,基地内外一派忙碌的景象。
为充分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19年,张陶乡招商专班奔赴山东,招引蔬菜种植技术专家韩强返乡创业,并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流转土地500余亩,建设了现代化蔬菜大棚56座,旨在打造成豫南订单蔬菜示范基地。
“我们基地严格按照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建设标准进行改造提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所产水果萝卜、柠檬香菜、荷兰土豆等蔬菜通过固定渠道、电商直播、惠农带农等渠道销售。”已是息县聚鑫蔬菜农业发展农场负责人的韩强介绍。
目前,聚鑫蔬菜基地年销售额可达3000万元,带动周边农村人口常态化就业400余人,人均增收超7000元。周边部分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跟随蔬菜基地种植荷兰土豆,基地为农户和合作社提供种子、土壤改造、田间管理等技术指导,共享销售渠道,辐射效应显著。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息县立足区域优势,深挖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息县三省水产养殖合作社的迅速发展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走进位于张陶乡徐长庄村的三省水产养殖合作社,可见6个宽敞明亮的温棚和43个水塘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返乡创业带头人温猛凭借家乡息县的好山好水,走出了一条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2018年,温猛放弃在浙江具有优厚待遇的工作,毅然返乡从事生态甲鱼养殖。“生态养殖的甲鱼以其丰富的药用价值和出色的味道,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去年,我们养的甲鱼出塘21万斤,总产值达500余万元,主要销往南京、杭州等地,市场供不应求。”温猛高兴地说。
在致富的同时,三省水产养殖合作社每年为周边村民提供固定工作岗位15个,临时工作岗位130个,为农户增收扩张了新渠道。温猛计划在2025年扩建野化外塘30亩,同时打造直播间、引进带货主播、建造宰杀车间、建立“麻辣甲鱼”烹饪加工生产线,发动更多村民参与,进一步打响“张陶甲鱼哥”名片。
而走进息县临河乡的黄冢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十座大棚整齐排列,通过农业技术的加持和智能设备的助力,当地果蔬、肉牛规模化、标准化种养逐渐形成完备高效的产业链。“我们产业园目前可实现年产各类果蔬40万斤,年出栏肉牛2000多头,后续我们将在休闲观光方面加大投入,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息县恒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冯军介绍。
据介绍,息县恒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22年6月开始建设,占地960余亩,致力于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智能薄膜蔬菜大棚2万平方米,一座3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暖棚,10座肉牛养殖大棚,还建有一处智慧农业服务中心。冯军说,“我们积极打通所生产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与多家大型商超、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地头顺利走向市场,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聚焦产业振兴,息县深入挖掘自身优势,整合多重资源,通过产业链延伸与创新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乡村富民产业综合效益,让乡村产业“活”起来,让农民“富”起来,通过多种途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胡译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相关文章
【来源:山东省体育局_产业信息】新泰市以“中国棋都”为核心IP,依托多元赛事与生态资源,探索出“政策保障强基、赛事矩阵引流、体旅融合破题、制造产业增效”的特色模式,形成“以棋兴城、以赛聚势、以产赋能”的体育消费生态,为县域经济转型提供“赛事经济+产业集群”的实践样本。强化政策协同 构建全链条保障机制
7月26日,总投资2亿元、计划用地40亩的晟科环保资源再生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奠基仪式在临港国际产业社区举行,南海九江绿色智造产业再添一生力军!当日还同步举行九江镇增资扩产企业对接会,一批增资扩产项目签约、4个载体集中交付、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揭牌,充分展现了九江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区域发展的活力。当日上午,
“一头小牛犊,可以领600元补助。”说起“见犊补母”好政策,华亭市策底镇光明村养殖户程有志脸上难掩喜悦。上个月,程有志家喜添一头小牛犊;这个月,600元的补助就领到了手里,他说,好政策就像强心剂,坚定了他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和程有志一样,这段时间,光明村17户养殖户70头基础母牛通过2025年
生物医药,一头连着百姓福祉,关系着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需求,一头牵着经济发展,积蓄着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河北向“新”发力,向“高”而攀,形成了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河北抗生素和维生素原料生产能力全球领先,片剂、胶囊、粉针等制剂产品生产能力全国领先,中药注射液产量居全国首位。石药集团不
图片:鸟瞰哲古镇。通讯员 王利军 摄图为德康瓦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里,专业人员正在向年轻人传授养蜂技术。通讯员 王利军 摄图为在措美县哲古社区有机肥加工厂,工人正把调配好的有机肥装袋。通讯员 王利军 摄 六月,哲古草原上,新草如绿毯般铺展到天际线。牧民扎西平措挥动乌尔朵,清脆的响声划破草原宁静
热门文章
1 北京市去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2万亿元,同比增长7.7% 03-25
2 小孩哥为长沙写歌收获百万点赞,还被韩国明星权志龙本人点赞 03-26
3 博罗入选黑松露奖最具投资潜力目的地,理由是… 03-26
4 他在世界工厂“种”艺术 03-25
5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高平:春耕生产正当时 绘就乡村好“丰”景 03-26
6 春日旅游红火 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03-25
7 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丹徒区举行 03-25
8 印尼前外长马尔迪:亚洲国家应该共同发声反对美国关税 03-26
9 意境绝美!打开《青玉案·元夕》的新方式,歌手方书剑大明湖畔唱诗词 03-25
10 移动云营收去年首次突破千亿,5年增长超50倍 03-26
最新文章
1 全域融合,构建“棋韵+体旅”消费新生态 07-28
2 烟台理工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07-28
3 就市论市 | 多因素支撑市场 下阶段如何把握结构性行情? 07-28
4 00后汽车工程师“狂飙”飞花令,连胜19人成最强擂主 07-28
5 广东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深圳报告1例 07-28
6 “除农残”成为高端冰箱标配功能,是真功效还是炒概念? 07-28
7 北部暴雨南部高温!本周,我省天气“水火两重天” 07-28
8 网传“已领证结婚”?乒乓球运动员陈梦回应 07-28
9 小手工里藏着大玄机 武汉交警走进“纸飞机公益课堂” 07-28
10 边骑行边拍摄 展示太原烟火气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