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的风吹到了网友家里。
过期的米面粮油、长期存放的腌腊食品、复热一周的饭菜……据上游新闻报道,今年3·15期间,社交平台上有网民掀起一阵独特的讨论热潮,“3·15该曝光我外婆” “希望3·15查一下我屋头的冰箱吧”……不少网友发帖吐槽,表示自己家里长辈也有类似的“迷惑操作”。
大量食物过期舍不得丢算“囤货癖”吗?冰箱里久置食物究竟会对身体产生何种危害?来看营养学专家、心理学专家的解读。
▲网友“重庆邓嬢嬢”家里冰箱里有过年的炸鱼(左),网友“橘子猫”家里的冰箱被父母囤满了食物(右)。受访者供图
网友发帖吐槽,评论区现“同款爸妈”
“对我爸妈来说,不把冰箱塞满都是对冰箱的不尊重。”在社交平台上,网友晒出自家满满当当的冰箱,吐槽起父母购置食物的坏习惯,评论区里不少网友跟帖表示“家里也有同款爸妈”。
山东的苏郓(化名)先生深有同感。“我妈过年炖的猪蹄,过年买的香肠都还在冰箱里冻着。”他吐槽,“3·15快来俺家查查俺娘吧!”重庆一位网友则把矛头焦点对准了母亲复热过多次的剩饭剩菜:“腊肉猪耳朵这道菜吃了一周了,每顿都有它。过年炸的鱼冰箱里还有,甚至还有长毛的魔芋豆腐。”
过了保质期的食物,会不会坏?对此,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孙海岚明确告诉记者:会!“像网友提到的干货、调料品,不管存放在哪里,都有霉变的风险。冰箱里的腌腊制品,会产生油脂酸败,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哈喇味’,这一类油脂会诱发我们身体内慢性炎症。”
孙海岚强调,过了保质期的食物从食品安全和卫生角度来看有非常大的健康隐患。“过年吃剩的香肠腊肉,在冰箱里面冷冻很久。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黄曲霉素,这些都是‘致癌刺客’。”
孙海岚告诉记者,市民爱把剩饭剩菜放进冰箱,觉得放进去了就没啥问题,但冰箱不是保险箱。“剩饭剩菜24小时后就会产生亚硝酸盐,而且每加热一次,细菌就完成了一次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扩军’。且不说细菌,每次加热营养成分也会相应流失。比如维生素C,每加热一次大概会流失15%左右,反复加热,近乎等同于吃一个食物没用的‘壳’。”
▲网友称自己家冰箱还有过年做的冷冻猪蹄。 受访者供图
心理专家:关注老人的心理需求
针对老人过期食物舍不得丢的行为,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心理咨询学家陈志林认为,这其实存在心理成因。
“首先是节俭习惯的镌刻。在长辈的认知里,食物等物品只要外观未呈现明显变质,即便过了保质期,丢掉就意味着浪费。浪费行为对他们而言,比较难以接受,节俭观念已深深融入他们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陈志林谈道,某些物品不丢或许也存在情感依恋,这是一种无形束缚。“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是基于情感联结产生的特殊心理依赖。”
陈志林分析,不愿意丢的背后或许也和长辈对过期食品危害的认知局限相关。“在他们观念中,稍微过期的食品似乎仍可食用,这种认知偏差会致使他们在处理过期物品时犹豫不决。”他认为,“囤物癖”并非无端产生的怪异行径,而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在过去物资供应不稳定的时期,通过囤积物品,老一辈人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仿佛充足储备可抵御生活中的各种变故与不确定性。这种行为模式是他们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并非无理取闹,小辈们需从历史与心理层面予以理解和尊重。”
如何克服“囤物癖”呢?陈志林给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他建议子女在尝试与老人沟通时,保持温和、耐心且专业的态度。“通过展示真实且有说服力的案例,如过期食品引发食物中毒、健康受损等报道或医学研究资料,让老人直观认识到过度囤物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陈志林说,在引导过程中,以科学知识为依据,深入浅出地解释原理,帮助他们明白囤物行为不仅无法保障生活,反而可能危害自身及家人健康,从而逐步改变固有观念。
第二点,他认为帮助老人制定科学合理的购物计划十分关键。“这需要充分考虑家庭实际需求及物品消耗速度,精确计算购买数量与频率,避免盲目囤积。”他建议,小辈可以定期与老人一同清理家中物品,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及其他物品及时妥善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引导老人养成理性消费与定期整理的良好习惯,逐步克服囤物行为。
最后,他认为,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也很重要。“我们要认识到情感缺失可能是导致囤物行为的重要内在因素。子女应尽可能增加陪伴老人的时间,关心生活点滴,通过给予充分情感支持,填补老人内心因安全感缺失产生的心理空缺,从根源上缓解囤物行为背后的焦虑与不安情绪。”
冰箱放剩菜,注意这五点
如果饭菜确实吃不完,扔了又太可惜,也有一些方法能尽量健康安全地储存剩菜剩饭。把剩菜放冰箱,要注意以下几点:
剩的荤菜可在冷藏室保存,而素菜尽量当餐吃完,吃不完的直接丢弃。
新鲜蔬菜中,亚硝酸盐浓度通常很低,但当剩下的素菜被储存在冷藏室,由于细菌污染及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浓度会增加,不仅营养价值降低,还增加了有害物质的摄入。
剩菜剩饭,热的时候就放进冰箱。
一旦确定吃不完,就应该立刻将其密封好并放入冷藏室保存,最长也不要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如室温超过32℃,则不应放置超过1小时)。
剩饭剩菜需用带盖的容器或保鲜膜密封冷藏。
剩菜剩饭应在放入冷藏室后1-2天内食用,越早越好。
清炒蔬菜、螃蟹、鱼类、虾类建议不隔夜。
剩菜剩饭再次食用时一定要将饭菜加热至75℃以上才安全。
剩饭剩菜切忌重复加热。
重复加热的行为,也会让亚硝酸盐含量剧增。加热一次后还吃不完的,请倒掉吧~
来源 :新京报综合央视网、上游新闻、腾讯医典
相关文章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如今,家用电器的功能研发、设计越来越注重迎合消费者追求绿色健康的需求。比如冰箱,近年来就出现了主打“除农残”功能的新产品。不过,无论是在线下家电大卖场,还是线上各家电品牌旗舰店,对于“除农残”功能的介绍总是伴随着“除菌”二字,这也绕晕了不少消费者。冰箱“除农残”,究竟是“营销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7月19日讯(通讯员 杨斌舜 张诗琪)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品质。近日,平和县安厚镇下新楼村和顶楼村幸福院提升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安厚镇党委书记杨武牧实地察看两处幸福院升级改造成效。下新楼村幸福院和顶楼村幸福院作为2025年市级为民办实事工程,此次提升在原有建设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
近日,一则“工地大哥参加北京图书大厦读书会”的新闻受到广大网友关注。视频中,58岁的建筑工人刘诗利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的一场新书分享会上专注听讲,作家还主动为其赠书签名、留电话,引起不少网友讨论。有的网友感动于他对阅读的热爱,有的网友羞愧于自己对阅读的忽视,也有的网友认为不应太过关注他的身份,他只是一
本报讯(记者 李涛)7月8日,千峰北路78号院的一名独居老人出门忘关火,邻居经过楼道闻到烟味,赶紧告知网格员。网格员在附近游园中找到老人,及时赶回关了火。 上午7时30分,居民陈女士去上班,刚出门就在楼道闻到烟味,是从对门朱大娘家里飘出来的。老人今年69岁,一个人住。陈女士赶紧敲门,可半天无人
“天气太热,iPhone发烫的朋友们快来看看这个‘制冷模式’!”近日,有网友发文称,通过苹果手机设置中的“轻App”功能可实现降温,具体操作步骤为:打开设置,找到“Siri”选项后关闭“轻App”功能。对于这一“妙招”的效果,网友看法不一:有人表示“根本没用,手机还是很烫”,也有人称“关闭后确实有降
热门文章
1 北京市去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2万亿元,同比增长7.7% 03-25
2 小孩哥为长沙写歌收获百万点赞,还被韩国明星权志龙本人点赞 03-26
3 博罗入选黑松露奖最具投资潜力目的地,理由是… 03-26
4 他在世界工厂“种”艺术 03-25
5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高平:春耕生产正当时 绘就乡村好“丰”景 03-26
6 春日旅游红火 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03-25
7 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丹徒区举行 03-25
8 印尼前外长马尔迪:亚洲国家应该共同发声反对美国关税 03-26
9 意境绝美!打开《青玉案·元夕》的新方式,歌手方书剑大明湖畔唱诗词 03-25
10 移动云营收去年首次突破千亿,5年增长超50倍 03-26
最新文章
1 全域融合,构建“棋韵+体旅”消费新生态 07-28
2 烟台理工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07-28
3 就市论市 | 多因素支撑市场 下阶段如何把握结构性行情? 07-28
4 00后汽车工程师“狂飙”飞花令,连胜19人成最强擂主 07-28
5 广东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深圳报告1例 07-28
6 “除农残”成为高端冰箱标配功能,是真功效还是炒概念? 07-28
7 北部暴雨南部高温!本周,我省天气“水火两重天” 07-28
8 网传“已领证结婚”?乒乓球运动员陈梦回应 07-28
9 小手工里藏着大玄机 武汉交警走进“纸飞机公益课堂” 07-28
10 边骑行边拍摄 展示太原烟火气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