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百科 手机版

对口援疆 潮涌天山|沙漠长出“金叶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16:45:00    

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藏桂乡的瓜蒌种植基地里,一排排瓜蒌架整齐排列。工人们在田间穿梭,忙着浇水、施肥、清除杂草,昔日的荒凉戈壁,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

皮山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人均土地占有面积少,沙化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渠道有限。近年来,皮山县精准聚焦民生需求,探索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县”的新路子。依托安徽援疆项目,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瓜蒌产业,推动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

一排排瓜蒌架整齐排列。人民网记者 焦磊摄

据介绍,瓜蒌是一种南方常见的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果实、果皮、果仁、根茎皆为上好的中药材,瓜蒌籽还可直接食用,药食两用价值突出。更重要的是,它根系发达,适宜在沙质土壤生长,不仅能固沙改土,还能带动群众增收。皮山县抓住这一特点,把瓜蒌产业作为突破口,打开了沙漠农业的新局面。

2016年以来,皮山县整合零散土地4.72万亩,引进新疆徽岳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规模化种植瓜蒌4.6万亩,年产值突破5亿元,就地吸纳2500余人稳定就业。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还规划建设瓜蒌深加工、酿酒、中药饮片等工厂,未来将形成10万亩产业集群,预计带动1.1万人就业,年产值不低于20亿元。

在瓜蒌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当地群众也找到了改变命运的新舞台。“现在一个月赚3500元,给家里买上了小汽车,三个孩子上学、置办家电家具、买新衣服化妆品……”当地村民帕提古丽·图如普笑着说。

从最初群众自发捐出核桃木搭瓜蒌架,到如今越来越多人成为技术骨干,瓜蒌产业实现了企业与群众的“双向奔赴”,不仅带来了就业和收入,更提升了技能与信心。

瓜蒌产业的意义还不止于经济收益。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种植三年的瓜蒌田,沙尘暴明显减少,周边小麦、玉米亩产反而提高了。”瓜蒌覆盖藤蔓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沙漠戈壁逐渐变绿,形成了“治沙、富民、兴产、促治”的四位一体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皮山县的万亩沙漠戈壁上,瓜蒌一头连着群众的幸福生活,一头连着生态的永续发展。安徽援疆干部、皮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新宇表示,随着10万亩产业基地的建成,皮山县将被打造为全国药用、食用瓜蒌的重要产区。

今天的皮山县,瓜蒌藤蔓正把一片片黄沙覆盖成绿洲,也把群众的日子点缀得红火起来。在广袤的南疆大地上,一片片瓜蒌架正承载着治沙富民的希望,也正见证着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人民网记者 焦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