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今年以来,海洋经济呈现向新向好发展态势,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海洋产业发展稳中向好,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涌动的蓝色新动能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蓝色产业”纷纷崛起
在海南岛西南角,从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龙栖湾海岸启航,深入大海约8海里,便可抵达龙栖湾普盛海洋牧场。这片牧场总规划海域面积达350公顷,不仅配备了4个智能养殖旅游平台和50个智能养殖网箱,还建设了水产品加工厂和海洋养殖科研中心等陆域设施。
这是近期拍摄的普盛海洋半潜式养殖旅游平台“龙栖湾公主号”。新华社记者王存福 摄
“平台的目标是可渔、可娱。”海南普盛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才喜表示,目前正在持续推进海洋牧场二期建设。届时,不仅养殖规模和平台面积将进一步扩大,还将开放海上住宿、餐饮、垂钓等休闲渔业功能,打造乐东“海域+陆域”全域型智慧海洋牧场新产业,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体验。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成型起势。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8%。
不久前,渤海亿吨级油田垦利10-2油田开发项目(一期)最后一个平台组块完成出货装船,赴渤海南部海域进入海上安装和联调。“最后的‘积木’顺利起运。”油田开发项目建造经理王楠说,项目3座海上平台陆地建造工作全面收官。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多维向好,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的实验室中,研究人员正加速推进相关海洋药物的研究项目,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已启动临床二期试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管华诗说,当地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团队开展研究,深度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目标,正着力形成全链条高水平科学研究体系。
持续打造科技新高地
8日,自然资源部联合海南省政府在海口市举办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引导各方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作为配套活动之一,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近日抵达海口,开展公众开放日等活动。
“雪龙2”号于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历时208天,总航程4万余海里,创下中国极地考察史上单船执行任务最长时间纪录。这次考察进一步推动了极地领域科研和后勤保障的国际合作,探索了开展国际化、跨季节、跨学科综合调查的新途径,为我国参与南极海洋生态保护与国际治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向海向新,借助科技创新,让蓝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北部湾畔,天高云阔,80多台风机矗立在碧海蓝天之间。伴随叶片徐徐转动,阵阵海风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清洁电能,点亮万家灯火。去年12月,广西首个海上风电项目——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工程正式全容量并网发电。
广西广投北部湾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运维管理人员谢海龙说,项目通过系统采集、分析、预警、辅助决策等,显著提高巡检效率,推动海上风电运维模式向无人化、智能化转变。
位于广西防城港市的海上风电项目。(陆启汕 摄)
科技赋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向好。一季度,我国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1%、114.3%、24.2%。
仔细查看“通浚”轮建造图纸、与工程师探讨设备安装细节……最近一段时间,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蔡建军每天都守在江苏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里。这艘超大型自航耙吸挖泥船进入建造关键阶段,将于2025年8月正式下水。
作为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高端海洋装备,“通浚”轮载泥量巨大,达到38000立方米舱容,相当于15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蔡建军说,“通浚”轮配备国内先进智能疏浚系统,成功攻克挖泥船操作员“看不见”水下土质的难题,实现自主寻优、一键疏浚、水下可视化等。
多点开花协同深耕
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坚持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抓好海洋开发,建设海洋强省。
海南提出,将积极发展深海科技、海洋智能装备制造、深远海养殖等新兴海洋产业,争取用10年时间再造一个“海上海南”。
海南省海洋厅厅长李东屿表示,海南具有全国独特的深海资源禀赋,有优势和条件通过谋划一系列重大深海、深地、深空对海应用场景项目,实现“以资源换市场”;深海创新发展要素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和澄迈油服基地集聚,有基础和条件实现“以市场换技术”。
多地也在出台系列政策,推动海洋经济多点开花——
优化规划布局。青岛市出台《青岛市2035海洋发展远景规划》,提出打造全球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区、海洋产业发展先导区、海洋高端人才引领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海洋命运共同体试验区以及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等“五区一中心”的战略布局。
攻关重点任务。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陈勇说,天津市近期通过了海水淡化方面的文件,明确了未来在核心技术攻关、国产化替代、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推动产业升级。“我们将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海工装备、海洋渔业、海洋新能源等海洋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蓝伟明介绍,广西将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为重要载体,加快引入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为海洋强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乘风起,共潮生。海洋经济这艘巨轮正破浪前行。(记者王存福、杨文、张武岳、农冠斌)
原标题:《财经聚焦|总量突破10万亿元!海洋经济动能澎湃》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沈佳灵
来源:作者:新华社
相关文章
7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医疗保障局介绍“十四五”时期深化医保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大家的看病就医、医保报销有啥变化,一起来看——医保基金截至2024年底,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3.86万亿元。基金监管体系全面建立,累计追回
大暑至,何处觅清凉?漫步竹海听风,闲坐牧场品茗,漂流山涧逐浪……六帧诗意画卷,六处清凉秘境,邀你暂别喧嚣,来湖南寻一份悠然。统筹:蒋玉青策划:刘玉锋文案:刘思佳 李昭仪(实习生)设计:彭美涵 杨晓妍(实习生)湖南日报社出品华声在线制作
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胜利召开陈刚讲话 韦韬当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广西云-广西日报7月18日讯(记者陈贻泽 佘鸿雁 龚文颖)7月18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广西人民会堂召开。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陈刚、王维平、方春明、张晓钦、何文浩、黄伟京、卢献匾、杨静华、刘有明在主席
目前,中高考已经结束,有一些考生和家长想要在传统的升学赛道之外,开辟一条新的人生路径。近日,在琥珀教育举办的2025年夏季国际教育展上,业内专家带来了最新的留学趋势分享。亚洲留学成新趋势,主流留学地仍为优先选择近年来,东南亚留学正在逐渐升温。“以往,许多学生倾向于选择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留学成本较
7月8日,随着挖土机的轰鸣声,山野的寂静被打破,正安县16个引进的风电场项目之一的班竹铁矿风电场项目正式进场施工。这是正安县目前已进场施工的第3个风电场项目。作为气能、风能、光能资源富集的县域,近年来,正安县在国家“双碳”战略的引领下,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大力推进16个风电场项目建设,让“高颜值
热门文章
1 北京市去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2万亿元,同比增长7.7% 03-25
2 小孩哥为长沙写歌收获百万点赞,还被韩国明星权志龙本人点赞 03-26
3 博罗入选黑松露奖最具投资潜力目的地,理由是… 03-26
4 他在世界工厂“种”艺术 03-25
5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高平:春耕生产正当时 绘就乡村好“丰”景 03-26
6 春日旅游红火 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03-25
7 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丹徒区举行 03-25
8 印尼前外长马尔迪:亚洲国家应该共同发声反对美国关税 03-26
9 意境绝美!打开《青玉案·元夕》的新方式,歌手方书剑大明湖畔唱诗词 03-25
10 移动云营收去年首次突破千亿,5年增长超50倍 03-26
最新文章
1 好评中国丨微短剧创作要遵循正确的文艺观、历史观 07-25
2 哈啰出行在徐州成立网络科技公司 注册资本1000万 07-25
3 外卖大战背面故事:举步维艰的火锅店与倔强反抗的川菜馆 07-25
4 听·见丨走出电影院,去南京看看 07-25
5 下一个50年,中欧如何少走弯路、互利共赢? 07-25
6 秦腔《焚香记》亮相舞蹈节赢得满堂彩 07-25
7 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无端遭袭,中领馆:涉事人员已被警方锁定 07-25
8 星展维持对九龙仓置业“持有”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25.2港元 07-25
9 看病就医、医保报销有这些变化! 07-25
10 瑞兴于快速交通走廊(瑞金段)预计于2026年3月建成通车 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