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通过互联网手段对特定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其个人信息并公开的行为。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可能构成违法行为。
包括未经他人同意查询、公开他人的个人信息,如姓名、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等。这些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指通过网络手段对被搜索者进行诋毁、中伤、诽谤等行为。这些行为损害了他人的名誉,可能构成违法行为。
人肉搜索有可能引发群众情绪,导致煽动、参与非法行为的情况出现,这种行为也是违法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建议:
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在进行网络搜索时,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如果发现他人侵犯自己的隐私或名誉,可以向有关部门或司法机关寻求法律救济。
相关文章
澎湃新闻 当母婴个人信息成为“商品”被倒卖,从中牟利者将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据“上海高院”微信公众号7月16日消息,当顾先生一家正沉浸在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中,却连续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XX儿童摄影”,并试图推销“百日照”上门拍照套餐。顾先生不禁充满了疑惑:孩子出生仅几天,对方却对妻子姓名、电话、甚
7月10日,据中新文娱: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刑事第26庭对文泰一等三人因被控违反《惩治性暴力犯罪特别法》案一审宣判,文泰一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并当庭拘留。文泰一涉嫌于去年6月与两名同伙性侵一名醉酒女子,首尔警方8月将其列为嫌疑人调查,并于当年9月将案件移交检察院。此外,法院要求他完成40小时性暴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全国一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II)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穆旦《赞美》以上材
近年来,用刷脸来识别个人信息的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从小区门禁、酒店登记,到交通出行、金融支付,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几乎都能见到“刷脸”技术的运用场景。然而便捷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隐忧。为了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今年3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人脸识别技术
据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要求,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3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