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是中国画最常见的题材之一,“胸有成竹”这个词最早就是形容画竹的,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正是北宋著名画家文同。
文同,字与可,梓州盐亭县人,相传他还是石室文翁之后。文同素来以善画竹著称,有着“墨竹大师”之称,其画竹之法,直到今天,还影响着许多人。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副《墨竹图》,是其竹画的真迹。
《墨竹图》以半截倒垂的竹枝为主体,竹叶和竹枝从左上方垂下,出枝微曲取横空之势,其茎多新枝,竿、节、枝、叶均以水墨单色一笔画出,生趣蓬勃。竹干由屈而劲挺,似竹生于悬崖而挣扎向上的动态。竹枝虬曲,变化中又有弹性,气度不凡具有节奏美。枝头轻轻向上一挑,密叶纷披,折旋向背,向四处奔放扩张。凌空倚势,龙翔凤舞,显示了无穷尽生命的力度。节与节之间虽断离,而有连属意。画小枝行笔疾速,柔和而婉顺,枝与枝间横斜曲直顾盼有情。
关于画竹,文同曾说“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大概也只有对竹子的形态了如指掌,才能下笔栩栩如生、如有神助。
文同也是苏轼的表兄弟,两人亲密无间,并且都是“竹痴”。文同任洋州(今陕西洋县)太守时,别人都觉得那里是穷乡僻壤,但文同却十分高兴,因为那里漫山遍野都是竹林。一天,文同与夫人同去观竹,晚饭仅有竹笋下饭。吃饭时,正好收到苏轼的来信。文同拆开一看,除了照例的嘘寒问暖外,还附了一首诗:
汉刀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川千亩在胸中。
文同读罢诗句,忍俊不禁,开怀大笑,喷饭满桌。有如此亲戚,“清贫太守”倍感生活的滋润。他常说:“世无知己者,唯子瞻(苏轼的字)识吾妙处。”
在宋代文人眼中,竹可以言志,也可以寄情,同时竹更是高洁君子的象征。文同爱竹,画竹,品性也同竹子一样。故而千年后,盐亭县政府在重修文同墓时,在山上植树种竹四万株,来陪伴这位“竹痴”。
相关文章
悲剧小说《无冕之王:我真没刻意努力》以顾然阮玉凌为中心,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和社会的残酷现实。作者八面琉璃通过犀利的笔触深刻地刻画了主角的内心纠结与挣扎,将读者带入一个
他仍旧在等着许颂眠绷不住情绪哭出声来。 只要她有一点舍不得,他就勉为其难哄哄她。 但许颂眠只是一言不发地走向她留下痕迹的每一个地方,开始一点点清
我重生了。魔域森林里,当我再次看到那个受伤的小狐狸时,我还是救了她。我把大把丹药喂进小狐狸的嘴里,抚着她的毛。当小狐狸悠悠转醒之时,我勾起小狐狸的下巴。“小狐狸,你可看仔
还是朋友看不下去告诉她,宋晚宁才知道江若是顾寒洲曾经喜欢过的人,接连很久她都抗拒顾寒洲来找他,时常有些惶惶不安,生怕男人回心转意。大学时的顾寒洲虽然有些疑惑,但不像现在
《沈以宁陆子钧》是一部奇幻魔法类的短篇言情小说,由佚名精心创作。故事主要围绕着沈以宁陆子钧展开,一个意外的时空传送将其带到了异世界,成为了光明势力与黑暗势力之间的关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