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百科 手机版

2025年漓江市区段暑期防溺水巡逻驻守结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3 13:20:00    

刚刚结束的暑假,当人们在漓江畔消夏避暑时,总能看到一些身影坚守在江面与岸边——他们是由桂林水上搜救中心牵头,多部门和社会力量组成的暑期防溺水巡逻驻守队伍。每天下午至傍晚,船艇往返穿梭,志愿者沿岸值守,巡逻、劝导、宣传、救援一刻未停。2025年暑期防溺水巡逻驻守活动时段(6月28日至8月31日每日16:00—20:30),漓江市区段未发生一起人员溺亡事故,这是连续三年“零溺亡”。

今年暑期防溺水

重在精准布防强化巡查

今年暑期,桂林水上搜救中心牵头组织开展了漓江市区段防溺水巡逻驻守。据统计,整个暑期各单位共出动船艇(含排筏)1070艘次、人员2577人次,开展宣传教育2000多次,发放资料6800余份,直接受教育群众超8100人次。巡逻员劝离下水游泳群众1500人次,成功救援26人次,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58个。巡逻驻守期间,漓江市区段未发生一起溺亡事故。

在具体工作中,搜救中心坚持“定点驻守+动态巡逻+科技巡查”的立体防控模式,结合事故规律和群众分布,科学设置14个重点点位,配备必要救援装备,确保每个点都有专业救生员或志愿者在岗。与此同时,巡逻队伍加强高峰时段检查,劝阻违规下水行为,并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弥补人力盲区,显著提升巡查效率。

搜救中心联合市教育局,通过短信推送、公众号等方式向中小学生和家长发布安全提示,提醒家长履行监护责任。此外,漓管委、公安、水利等部门协同配合,除了往年已经参与巡逻驻守的桂林市冬泳协会和桂林漓江水上搜救志愿者服务中心外,今年桂林市蓝天救援服务中心加入巡逻驻守队伍,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今年的巡逻驻守行动,不仅保障了漓江安全,也营造了全民关注水上安全的良好氛围。

“能拯救生命 一切努力都值得”

今年暑期防溺水巡逻驻守中,各单位的志愿者继续化身“漓江守望者”,在游泳高峰时段坚守一线,守护大家的生命安全。

作为岸线巡逻的“主力”,桂林市冬泳协会在6月30日至8月31日期间,分别在六匹马码头、象山码头、斗鸡山码头、甘棠江码头、安新洲码头、伏波山码头和南溪山码头等安排固定人员,共出动大约1200人次。

此外,在桂林海事局的帮助下,协会还新增了两艘“桂林冬泳”排筏,每天安排4至6名队员在甘棠江和漓江市区主要水域巡逻。周忠华是该协会的会长,2021年暑期防溺水活动开展以来,他每年巡逻次数总是排在前列,去年又主动参与了海事部门的排筏驾驶员培训,并取得了相关合格证书。

“协会目前有排筏驾驶证的会员不多,所以漓江市区段水上巡逻的任务基本就落到两三个人头上。”周忠华说,今年暑期以来,每周都要驾驶排筏巡逻三四次。“这是一项守护生命的公益活动,我不会觉得累,反而觉得做的事非常有意义。”

今年8月13日下午5点36分左右,周忠华驾驶竹筏巡逻经过解放桥六匹马附近时,成功救起了一名大约5岁的溺水儿童。他回忆,当时小孩在台阶附近玩水,还没上岸,母亲就将小孩的救生衣脱掉了,由于台阶很滑,小孩一不注意就滑落水中。“小孩已经呛水了,我过去一把将他拉出水面,救了上来。”

同样坚守在一线的,还有桂林漓江水上搜救志愿者服务中心。

8月31日,记者随搜救志愿者服务中心的队长秦勇辉和3名队员,乘坐竹筏在漓江市区段进行了今年最后一次巡逻。行至解放桥附近时,大家发现两名儿童独自在水中玩耍,距离岸边已有些远,秦勇辉立即示意驾驶员调转竹筏靠近询问,确认孩子父母在岸边后,耐心劝导家长要加强看护。

秦勇辉介绍,暑假期间,中心每天都会安排人员进行巡逻,确保重点水域始终有人值守。按照排班表,每名队员每月值守3至4次。“大家都是志愿者,完全是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责任感。虽然辛苦,但一想到能避免事故发生,能拯救生命,一切努力都值得。”秦勇辉说。

巡逻驻守活动

提升市民安全防范意识

从2021年起,桂林在暑期全面推行漓江防溺水巡逻驻守机制,溺水事故数量逐年下降。

2023年,巡逻驻守时段内漓江市区段溺亡事故降至“0”,2024年这一纪录保持。今年巡逻驻守期间,漓江市区段依旧未发生一起溺亡事故,纪录再次延续,防溺水工作成效显著。

除了巡逻驻守,近年来防溺水的宣传力度也在持续加强,各单位志愿者和桂林海事局执法人员还深入学校、社区,举办讲座和技能培训2000余场。

今年4月起,桂林漓江水上搜救志愿者服务中心主动走进校园,先后在38所中小学开展防溺水知识宣讲,普及“六不准”守则和自救互救技能。秦勇辉告诉记者:“通过进校园宣讲,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我们今年在巡逻中观察到,私自下水游泳的未成年人少了很多,提醒和劝导的次数也比往年少。”

志愿者的坚守与宣传,也逐渐改变了家长的观念。周忠华表示,防溺水就是防患于未然,如今在大力宣传下,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游泳安全越来越重视。“前几年很多家长带孩子去游泳,都是在旁边玩手机或者聊天,现在很多家长不仅会时刻盯紧孩子,还会为他们配备各种救生用具,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变。”周忠华说。

陪孩子在虞山桥下游泳的家长颜女士说:“志愿者天天在江边巡逻,真的挺辛苦,他们会提醒我们注意孩子的安全。我家小孩在学校上过防溺水课,回家主动跟我说不能自己一个人到河里游泳,这些宣传和提醒确实很有用。”

从严密的水上巡逻到深入人心的宣传教育,从志愿者的坚守到家长安全意识的提升,桂林的防溺水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张覆盖面广、社会参与度高的安全防护网。

来源: 桂林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