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台北3月31日电 农历三月初三相传是中华始祖轩辕黄帝诞辰。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乙巳年恭拜轩辕黄帝大典在台湾桃园市黄帝雷藏寺举行,以传统古礼仪程向黄帝致上崇高敬意,继续弘扬中华文化。
上午10时许,大典在连续三次浑厚庄重的鼓严中揭幕。典礼仪轨沿承古制,依序进行迎神礼、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恭读祝文及行上香礼等26道传统古礼,全程庄严肃穆,彰显慎终追远、缅怀先祖的赤诚之心。
“历史需要传承,文化需要接棒,血缘需要延续。”此次典礼主拜官、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表示,我们的祖先写下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让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尤为骄傲;我们在感念轩辕黄帝时,要继续弘扬中华文化,让两岸中华民族的文化和血脉不中断,让两岸的和平交流不中断。两岸是同文同源同种的一家人,要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共同努力、共同合作。
张亚中在受访时指出,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对广大台湾民众而言是意义非常重大的年份。遗憾的是,台湾近年来经历了“去中国化”过程,如今迫切需要摆脱“文化台独”,重新拥抱中华文化,要与大陆沟通交流,不要让台湾被西方势力予取予夺。
在开场演出中,青年舞者及鼓手以鼓乐融合武术与现代舞蹈,用新生代的创意与活力,演绎黄帝平定战乱、开创文明的磅礴史诗。在谢神表演中,台湾知名小提琴家麦韵篁携手儿童舞团,共同呈现“黄帝颂”弦乐合舞,用悠扬琴韵与优雅舞姿传达对黄帝的至诚景仰。
此次大典有岛内各界近百名代表参与。在庄严的礼乐声中,各界代表依次向轩辕黄帝行上香礼,并三鞠躬致敬。
台湾轩辕黄帝拜祖大典筹委会2014年开始举办恭拜活动,今年已迈入第十二届。主办方表示,多年来各界持续支持、参与大典,不遗余力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谐相亲、共创繁荣远景是炎黄子孙共同追求的目标。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4月2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快推出增量政策,对企业加大扩岗支持,对个人加大就业补贴支持,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等。对已出台的存量政策要全面落实,加快兑现稳岗返还、担保贷款、就业补贴,延续实施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前期,我们提
资料来源:科普中国、新华社、中国疾控中心、健康中国整理:吴一钒设计:吴一钒部分素材由AIGC生成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一钒
4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白清元介绍《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2024)》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表示,在接下来组织开展的“剑网2025”专项行动中,将规范微短剧版权秩序作为重点任务,指导各级版权执法部门查办网络视听领域大案要案。
春季的新疆哈密市,北风劲吹。在绵延超过1.6万平方公里的“十三间房”风区,每年大风日数超过200天,目前在这片戈壁滩上,已建设成片的风力发电机组。眼下,正进入风力发电的“黄金时间”,长达百米的风机叶片快速转动,为电网输送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记者:张啸诚、初杭、杜刚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春暖花开,暖风拂面,又到了放风筝的好时节。人们在享受美好春光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放风筝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小细节,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多蕾、董雪、杨雪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热门文章
1 北京市去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2万亿元,同比增长7.7% 03-25
2 小孩哥为长沙写歌收获百万点赞,还被韩国明星权志龙本人点赞 03-26
3 博罗入选黑松露奖最具投资潜力目的地,理由是… 03-26
4 他在世界工厂“种”艺术 03-25
5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高平:春耕生产正当时 绘就乡村好“丰”景 03-26
6 春日旅游红火 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03-25
7 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丹徒区举行 03-25
8 印尼前外长马尔迪:亚洲国家应该共同发声反对美国关税 03-26
9 意境绝美!打开《青玉案·元夕》的新方式,歌手方书剑大明湖畔唱诗词 03-25
10 移动云营收去年首次突破千亿,5年增长超50倍 03-26
最新文章
1 “五一”假期长沙高铁西站300余名建设者奋战一线 推进项目建设 05-01
2 青岛福州路小学2025年健体节暨春季田径运动会隆重启幕 05-01
3 没想到啊...瘦不下来可能是缺少这种维生素!尤其35岁以上→ 05-01
4 [春耕中国·北方行]春耕中国·北方行 河北沧州 新农人科技育苗 发芽率更高 05-01
5 五一出行必看丨野外活动建议穿浅色 外出就餐注意五点→ 05-01
6 “理润旱码头”奏响理论与文化的融合乐章 05-01
7 600万份温暖传递!丰金爱心餐厅用八年坚守书写大爱温暖港城 05-01
8 【关注】长春连续3天有雨! 05-01
9 “五一”假期首日北京市属公园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 05-01
10 新西兰遭遇极端天气 多地进入紧急状态 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