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记录指的是 在履行还款义务过程中产生的逾期或未按合同约定还款的不规范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内偿还贷款或信用卡账单。
例如,未按时全额还款、未按时按额还款等。
如透支消费未按时还款、违规套现等。
涉及法律诉讼,可能影响信用记录。
通过欺诈手段获取资金,如贷款诈骗等。
因犯罪被判刑服刑。
如未按时缴纳水电费等公共事业费用。
当公民在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信贷业务往来时,若出现上述不良记录,银行会将相关信息上报给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将这些信息详细记录在个人信用档案中,形成“不良信用记录”。不良信用记录对个人信用有负面影响,可能导致贷款申请被拒、信用卡申请受限、就业受影响等后果。
不良记录的保存期限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内,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作出说明,征信机构应当予以记载。
建议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维护个人信用,及时还款,避免产生不良记录。如果已经产生不良记录,应积极采取措施修复信用,如与银行协商还款计划、及时还清欠款等。
相关文章
湖北日报讯(记者崔逾瑜、薛婷、通讯员凡星)4月30日,湖北省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和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贷款政策发布会在武汉举行,会上发布《湖北省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和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贷款试点办法》。《办法》依靠数据增信和财政增信,构建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评价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让农民凭借个人信用价
2025年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春季会议期间会见了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双方就中国人民银行与世界银行合作等议题交换了意见。潘功胜指出,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严重损害国际经贸秩序,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负面影响。面对外部环境冲击,中国政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4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初步统计,202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7万亿元,同比多增5862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967亿元,同比多减2490亿元;委托贷款增加55亿元,同比多增1050亿元
今天一早,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央汇金公司重磅发声。中央汇金明确了自己是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央行表示,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截图汇金负责投资,央行承诺给钱,中国版平准基金浮出水面,这有助于缓解市场担忧情绪,提振市场信心。近日,美国政府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