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放贷是指 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或超越批准范围从事的发放贷款业务。具体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形:
超出批准额度发放贷款
。即使已经取得相关许可证,但超出批准额度发放贷款的行为也属于非法放贷。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或者非法从事银行业务。未经批准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或者非法从事银行业务的行为,同样属于非法放贷。
向不特定对象提供资金以赚取高额利息差价。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行为,也被认定为非法放贷。
以营利为目的。非法放贷者通常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吸引借款人,这些贷款往往伴随着高额的利息和苛刻的还款条件,俗称“高利贷”。
放贷对象过于宽泛。包括社会上不特定的人员,未经批准擅自放贷的行为构成非法放贷。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进行非法活动。例如,利用高利息吸收存款后私自放贷、违反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利用职务便利以银行名义为单位之间非法拆借巨额资金做担保等。
非法放贷不仅违反了金融管理法规,而且往往涉及高利贷、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对于非法放贷行为,根据具体情节和后果,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处罚。
建议
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借款,避免接触非法金融活动。
如果需要贷款,应仔细审查放贷方的资质和贷款条件,防止陷入非法放贷陷阱。
如果遇到非法放贷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
湖北日报讯(记者崔逾瑜、薛婷、通讯员凡星)4月30日,湖北省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和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贷款政策发布会在武汉举行,会上发布《湖北省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和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贷款试点办法》。《办法》依靠数据增信和财政增信,构建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评价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让农民凭借个人信用价
2025年4月23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联合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深圳金融运行情况及在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以及跨境金融方面的最新进展与成效。截至一季度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23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为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按照财政部有关安排,2025年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今天启动发行,发行金额为1650亿元,发行期限为5年期,从4月25日开始计息,每年支付利息,本期国债将在4月29日起上市交易。(总台央视记者 田琪永)
人民网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杜燕飞)“新质生产力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在日前举办的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研讨会上,参会嘉宾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赋予了新的使命。要通过融合数字技术、重构金融生态、优化资源配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传统产业升级提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4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热门文章